三十多項財政稅收舉措支撐節能減排事業 近年來,全國財政經建系統緊緊圍繞“夯實基礎、明確責任、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創造環境”的節能減排工作思路,把節能減排與應對金融危機、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大膽探索,勇于創新,陸續出臺30多項財稅制度和辦法,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財政累計安排3380多億元資金,加上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共同帶動社會投入上萬億元,為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我國單位GDP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倍至6倍,重點產品單位能耗比先進水平普遍高20%—40%,建筑能耗僅相當于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水平。針對這種狀況,財政、發展改革、工信等部門通過建立“以獎代補”機制,充分調動地方和企業積極性,一手抓先進節能技術推廣應用,一手抓高耗能企業和設備淘汰,迅速扭轉了“十五”后期我國能耗水平不斷上升的趨勢。 節能技術改造全面展開。出臺財政獎勵、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節能服務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進行節能改造,截至目前已有3900多家節能服務公司登記注冊,年產值近1300億元。積極支持實施鍋爐窯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余熱余壓利用等節能改造工程,按照第三方機構審核確定的節能量給予獎勵。2007-2011年累計安排208億元,支持了近4000多個項目,累計實現節能量近1億多噸標準煤。積極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累計安排13億元支持179個大型高載能企業建設能源管理中心,實現年節能546萬噸標準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