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發布了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試點城市名單。共有10個城市入選項目試點城市,珠海和洛陽列為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綜合試點城市,常州、合肥、青島、威海、株洲、柳州、桂林和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等8個城市列為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項目專項試點城市。試點城市將借助項目支持,圍繞城市緊湊發展、清潔能源利用、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水資源和水系統、垃圾處理、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綠色產業等領域,進行試點項目的規劃與建設,通過充分學習借鑒歐洲城鎮化領域的豐富經驗,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為我國低碳生態城市發展建設做出示范。
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Europe-China Eco Cities Link,EC-LINK)是“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戰略合作框架下的重要務實合作項目之一。項目目標是通過產生低碳生態城市工具箱、知識平臺、城市試點示范、城市間交流合作、能力建設等內容,建立的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與城市間技術經驗分享平臺,為相關領域從業者提供培訓與專業和綜合解決方案,全面深入學習借鑒歐洲城市發展先進理念、技術和經驗,為中國建設綠色、低碳、智能城市,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該項目于2013年11月正式啟動,于2014年6月進入實施階段,為期4 年。歐盟將提供930萬歐元經費支持。*為中方牽頭實施單位。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設立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具體協調項目工作。
目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城鎮化發展的關鍵階段。過去三十年,中國城市經歷了經濟的飛速發展,2014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4.77%,城鎮化發展極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與此同時,快速城鎮化也給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帶了巨大壓力,特別是環境污染、資源清潔利用和產業轉型等方面的巨大挑戰。如何在未來的城鎮化進程中,逐步形成綠色、低碳、生態發展模式,不僅是眼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對傳統工業化城鎮化模式的突破,是對未來城市發展模式的深度探索。
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城市試點工作對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促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化中歐城鎮化伙伴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歐洲的城鎮化率已達75%左右。歐洲國家在150多年的城鎮化發展歷程中也曾經歷過中國目前面臨的挑戰。1952年倫敦的煙霧事件曾在短短的一星期里奪去了5000多人的生命;德國魯爾工業區的重污染也曾讓藍天變成居民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今天,當人們踏上歐洲這片土地的時候,碧水藍天、空氣清新的環境讓人無法聯想到以前污染的樣子。這背后是歐洲幾代人對生態綠色發展模式的不斷探索和辛苦努力。今天,歐洲在城市規劃和治理、綠色交通體系建立與運營、超低能耗建筑甚至零能耗建筑和產能房、可再生能源應用、水環境和水系統的生態保持與恢復等多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擁有先進的技術,歐洲很多城市如德國弗萊堡、丹麥哥本哈根、瑞典馬爾默等都成為城市低碳生態發展的*。
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將按照打造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的要求,全面學習歐洲的經驗,強調可持續城鎮化整體策略,在試點城市及其他可持續城鎮化項目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采用中歐“*實踐",建立政策研究及試點平臺,改善城市建設融資和公私合營機制現狀,為建立中歐深入務實合作關系和技術轉讓及投資提供更多機會。
項目知識共享平臺主要以服務為核心,旨在為城市提供低碳生態城市發展的咨詢,及綜合解決發展問題的建議和技術指導。知識共享平臺將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提取、重組及呈現信息,為雙邊合作提供匹配機制,使中方可通過平臺獲取解決問題的定制方案和經驗,并將效果直接反饋到平臺及歐方信息提供者。中歐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還將依托知識共享平臺推動線上與線下的專業技術經驗交流研討,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中國與歐洲城市、中國城市之間的技術經驗分享交流平臺,增強城市之間的溝通交流,為潛在的國內合作搭建橋梁。
項目將開發低碳生態城市工具箱,全面涵蓋低碳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相關導則、標準、技術、經驗方法等,涉及城市規劃、能源、建筑、交通、水、垃圾、環境保護、產業等多個低碳生態城市核心領域,并根據各試點城市規劃建設部門的應用和反饋不斷完善,力爭為城市決策者和技術人員提供實現城市低碳生態發展的系統參考工具。
項目鼓勵各試點城市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并協助城市開拓建設資金渠道,以支持試點項目有序開展。本項目力求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投融資機制,在相關部門指導支持下,研究新型城鎮化財政體制機制的相關政策,學習借鑒歐洲城市在投融資方面的經驗,積極協同中歐各方力量,推動低碳生態城市建設投融資制度創新,爭取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投融資創新經驗。